大安國中圍棋專班
您是第
0304447
訪客
專班分享
台灣圍棋發展中的幾個論題
日期 : 2015-12-07 23:42:17

作者 : 許饒和
            台灣圍棋發展至今,面貌十分地多元,可以分為文(文化)、教(教育)、藝(藝術)、競(競賽)、閒(休閒)等五個面向,滲透進我們的生活,提昇生命質量,故而圍棋已成為一種提高國民素質的工具。而文、教、藝、競、閒五個主軸交織變化著,毎一個階段皆有其主流發展,好比過去三十年前純屬於休閒娛樂的圍棋,到二十年前開始走入了著重競技比賽,到了這幾年文教路線又逐漸獲得大家的重視與共識!以下提出幾個重要的論題與大家分享,並藉由這個發展脈絡,也可窺見台灣社會脈動於一、二。
  
1、  比賽、休閒與旅遊
  台灣全島每個星期各地都有比賽。對圍棋愛好者而言,假日隨時都能有個「 
  以棋會友」的興趣休閒活動;對主辦比賽單位而言,也足以形成了一種「文創
  產業」,重要經濟收入來源。
      要談論台灣業餘比賽繁榮的現象,必須先來說明台灣段位制度放寬後所帶來的普及榮景。
1.  業餘段位放寬:
「段位愈嚴格,愈不利於普及。」前中華棋協理事長許作鈿先生主張應該放寬業餘段位制,在他的拍板定案下,由祕書長秦世敏執行。中華棋協大力放寬段位資格:各縣市、鄉鎮主辦之比賽,每段、級組約6-8人給予一個晉升段名額,四段升五段,每十人可升1人,五段升六段,每十六人可升1人,而六十四位六段者可升1位七段。逐漸取得段位者愈來愈多(全台至目前為止,段位有一萬七千人,六段有一千八百人,七段有七十二人)。
  此一措施自然使得四、五、六、七段棋力弱化,故而也受到棋界老一代人的批評。但是倘使像過去一樣,有些棋友一輩子都升不了段,或是晉了段後再升一段非常困難,逐漸打退堂鼓,那麼學棋的人口將逐漸萎縮。
 關於開放段位容易混淆的就是「普及」和「競賽」的觀念。競賽完全是實力原則,但是普及是推廣性質。業餘段位制度開放之後,促使台灣終年不斷有業餘比賽。
 取得業餘段位是學習圍棋進步的動力,如果門檻太嚴反而會動力終止。我希望全世界的業餘段位門檻都能放鬆,包括歐美國家,放鬆之後才會全世界普及。段位只是一個榮耀,發段位證書不用給錢,而且還可以收取段位證書費,棋友也很樂意支付,這等於是棋手通過比賽拼命想要捐款,何樂不為?此外,對於一些推廣圍棋的有功人員頒予段位證書,就算他們平常不下棋,把證書掛在牆上還是與有榮焉,對圍棋活動持續熱心支持。希望這個制度能夠持續推廣並發揚。
  2.比賽產業化:
  比賽參賽人數愈來愈多,所收到的報名費也屢創新高,使得比賽能提供高額的獎金。也因為高額獎金誘使更高多人參賽的意願,因而主辦單位可以向工商界及各級單位募集贊助獎金。年復一年,"辦業餘比賽"已成為賺錢的活動,全台也出現了不少以"辦比賽"為職業的圍棋單位。
3.比賽結合文教活動:
比賽產業化後,各地比賽為了吸引人潮、錢潮莫不絞盡腦汁辦出有特色的比
賽;如附加的「圍棋人文講座」、「趣味闖關活動」、「多面打指導棋」…..這些活動也讓孩童家長也能成為參與者,更加速了圍棋的社會知名度。
  4.比賽與旅遊:
  全台每個月平均約有十幾項比賽──從北到南到東部,從都市到鄉鎮,週週均有不同風格的比賽,這也成了家庭旅遊的亮點,比賽後全家順道觀光當地名勝。以每年八月東部花蓮稅務盃為例,花蓮山水秀麗迷人,已是很多家庭每年必參加的「比賽旅遊計劃」。另外中部清水觀音盃,更提供免費食宿,在寺院中比賽、住宿體會宗教莊嚴清修氛圍,令人回味無窮!
  業餘圍棋比賽,已成了豐富生活之複合性活動,成為台灣圍棋之特色!  
  
二、界外思考與異業結合

由於引進了許多圍棋界以外的人才,使得圍棋產業具有突破性之發展,其衍生的複合活動,更令一般人能對「圍棋」生出好奇與想學「圍棋」。
  1.界外思考:
  「界外思考」乃是跳出棋圈,以社會的眼光來看圍棋發展的意義性,與提出該如何進行的方法。長期關注台灣棋運、曾兩度任中華棋協理事長前後達八年的許作鈿先生曾對此提出非常深刻的見解,他認為,下棋的人時常窩在自己的圈子思考,應該要把圈子拉大,去看社會需要什麼,人類需要什麼,這樣辦活動方式會不一樣,也比較能引起社會共鳴。雖然許作鈿不懂圍棋,但是他懂得棋藝素養對社會的重要性。他請我教他下棋,也常與我探討推展棋運之道,持續贊助圍棋活動到現在。
         他也認為很多棋手在棋盤上爭奪半目勝負,而以這種習性看待社會事務時往往過於鑽牛角尖。社會上時常不是半目勝負,而是雙贏的。在他的心目中,圍棋應該也有雙贏的那一面,像是文化、休閒、教育的圍棋。同時,未來世界的競爭是以實力為原則,職業的段位不代表真正的棋力,所以在他所贊助舉辦的永大杯圍棋賽中,初賽可以讓業餘棋手參加。
        2.異業結合:
1  與幼教師資結合的「因材施教教育機構」
   台中市的安淑卿女士創辦了「因材施教教育機構」,該機構與眾多的幼兒園所簽約開辦了幼教圍棋專門課程。安女士的重要貢獻是將幼教與圍棋的異業結合,融創出獨特色彩的育人「幼教圍棋路線」。該機構所晉用的老師許多是出身幼教界,他們懂得幼兒的心理與活潑的教學方式。該機構並定期舉辦講座,加強老師在教育心理學上的進修與棋力的提昇。
2  具有哲思基礎的「創思圍棋」
畢業自台大哲學系的中華棋院院長許饒和,與職業棋士張懷一,共同研
擬如何讓段位學生有效地提高棋力。許院長將受自哲學的一套嚴謹思考訓練融入圍棋的教學中。用哲學思考的方式來帶動棋力的進步。特別重視圍棋策略性思考與大戰略的擬定,並且要求嚴謹的邏輯性,例如詰棋與定式必須從原理的角度去思考,不是硬記死背,並養成獨立思考習慣。
③與藝文沙龍結合的「隨性下圍棋」講座
台灣職業女棋手、台師大碩士生蕭愛霖女士,與台北市「人性空間」藝文
沙龍合作,定期舉辦「隨性下圍棋」講座。該地點位於台大、師大人文薈萃一帶,參加講座者棋力不限,但需十八歲以上。這是讓成人浸染在文化濃郁的氛圍中,心情輕鬆愉快地接觸圍棋,並讓棋力成長。
3  藝文專業的「遊戲間綜合才藝教室」
這是旅日著名棋手張栩父親張遠錫所創立的教室,位於新北市三峽區。
張先生也是張栩的啟蒙老師,他本身是學美術的,對藝術有濃厚的興緻,認為圍棋應飽含藝術人文色彩,因而很重視各種互動式的遊戲操作法和圍棋學習應該是齊頭並進的,同時他很重視圍棋學習中父母應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說,在遊戲中成長,在圍棋中形塑人格是他重視的核心課程。
  
  
  
三、教育圍棋與悟達(OODA)模式

  悟達(OODA)模式指觀察(observation  )、定位(orientation)、決策(decision)、行動(action)之一套慣性知行模式。而圍棋訓練棋手快速作決策、決斷之能力,已為台灣教育界人士所認同。
        1.知情意與圍棋:
過去,家長可能只是將圍棋當成一個小才藝隨便學一學,愛學不學都可以,不過現在社會已經慢慢體會到圍棋的好處,它會對學習者「知」、「情」、「意」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教育的過程是在潛移默化一個人的知情意。「知」指認知、知識及進一步的獨立思考能力。圍棋就是要能周全思考、要能經過對手嚴酷的挑戰,還能技高一籌,這就逐漸提昇到智慧的層次,而不再是一種死守知識的心態。「情」是指感情、情緒,在圍棋裡很自然地會訓練到情緒的調控能力,及面對勝負輸贏所帶來的挫折承受力。「意」指的是意志力,一盤棋從頭領先到底是不太可能的,你必須克服過程中遭受的不如意,並且要堅持從逆勢中再扳回來,這樣可以訓練出為達成目標而全力以赴的意志力。所以圍棋老師要能體會到,在教小孩的時候並不是照本宣科地傳授圍棋知識,也不是要訓練"技匠",更重要的是知情意三方面的訓練。很少有其他學科像圍棋一樣能帶來如此全面性的教育效果。

「圍棋教師」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職業,在教一個小孩時不只是在教他知識,而
是在帶一個人,看到他的性格成長,看到他情緒管控能力的進步。如果每位圍棋教師都具有這種認知,他們將都是智力加油站,情緒的調控站及意志力的激勵站。這幾年我一直在想,圍棋老師的地位應該大幅提升,我也努力讓圍棋進入正式的教育體系(2010年協助鄭建華老師在台北市大安國中成立全台第一所公立學校圍棋專班)。
2.悟達(OODA)模式
  這幾年圍棋的發展,更進一步突顯了「教育圍棋」,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各機關團體紛紛成立了圍棋社團,以圍棋作為提高人們素質的工具。圍棋教育成了「社會教育」的一環。並以悟達(OODA)模式作為學習圍棋之指標  ,乃一種覆盤的方式,對次一手之思考、決斷極為有力的方式。也可應用於棋盤之外的事。  
圍棋在實戰中是一個不斷作決策的過程,它本身就是一種「對抗性的心智遊戲」,雙方不斷互出難題,也要互相作出回應,是很好的一種心智培訓,對決策、執行能力大有幫助。
我自己在企業公司、銀行、軍事單位、學校、老人機構、公務機關、公安單
位(調查局)等,講授圍棋及演說「應用圍棋學」,推廣悟達模式,成效甚佳。
  
四、企業家圍棋與3R精神

3R指Rule  (規則)、Reason(理由、推理)、Reality(真實、務實),乃企業家從圍棋訓練中所體會的心得。3R精神使人際互動中,更重視共同遵守之規則,養成推理習慣,謀定而後動,及務實不空想之行動品質。    
  我曾教過不少企業界人士下圍棋,他們常問我圍棋最核心的特點是什麼?我說:一、簡明的規則:易學易懂的自然規則。二、自由之創作:自由落子、古今無同局。三、客觀之勝負:可以不必經由裁判來裁定勝負。
  經過與多位企業人士談過,我乃修正為3R精神

1.  規則(Rule):規則、規約、禮儀。從遵守規則開始,(包含圍棋基本規則、比賽規約、禮儀)進行文明的競賽,這是現代所需要的守法精神。
2.  理由(Reason):理由、推理、理性。圍棋之著手有其「目的性」,在規則限定下,可以自由落子,但為了爭勝不可無謀地任意落子。因此,「自由創作」仍然受到理由、推理之拘限。企業人重視合理的言行舉止,此與圍棋精神相合。
3.  真實(Reality):真實、現實、務實。棋盤上重視「實在」的著手,是在實戰中檢驗著手的成立與否?而不是浪漫地追求所謂真理(Truth),因為沒有人可以代表真理,我們只是追求實在,以貼近真實。現代棋很重視「務實」的下法。企業人那個不務實呢?
   台灣圍棋發展數十年,一步一腳印,其發展重心與社會發展型態息息相關。兩蔣時代的娛樂圍棋,是「文人圍棋」(權貴、富賈、高級知識份子)與民間「茶館式圍棋」並存,圍棋只是少數人的休閒活動。到了今天,圍棋全台普及,它發揮了文、教、藝、技、閒多方面之功能,影響了很多人的人生。以台灣棋院創辦人──中環企業集團董事長翁明顯來說,因為擔任祕書長與他共事期間,有機緣聽到翁董更多的「圍棋與生意經」。尤其他對「圍棋十訣」有極為深刻的體會,對棋理在人生、事業上的運用也極為得心應手。他時常感嘆職業棋手都是腦筋一流的人,但是在社會其他領域往往是生手。棋手應將3R精神應用到生活上。
  翁明顯擔任棋協理事長的貢獻之一,就是讓接觸圍棋的人感受到,圍棋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個可以滋長、豐潤我們生命的元素,帶來更為充實、滿足、快樂的人生。
  
五、結語

  台灣圍棋之發展,至今圍棋已生活化,庶民化。圍棋職業也相應多元化:除了職業棋手(約六十多人,只有十人以內完全可以對局及獎金收入維生),還有人數眾多的圍棋教師、棋具產銷業者、比賽專業經營者、棋書、教材出版者…..。將來更需要更多教育專家、藝術家、多元媒體業者…..等加入開發「圍棋產業」。圍棋產業愈多元、愈發達,圍棋的社會價值也愈高,影響力更大。台灣各地中、小企業對圍棋的贊助,造成全台灣業餘棋運日盛一日之壯大。但要作出更大的貢獻,更需要大企業從贊助「職業圍棋」兼顧「普及圍棋」,培養五大面向(文、教、藝、技、閒)的各類人才。
作者簡歷 :
中華棋院主持人:許饒和老師 六段
台大哲學系    師大碩士
兒童心理臨床研究二十年
於台大時師事牟宗三先生。
曾任台大哲學學會會長。
專擅及實修心靈哲學  宗教哲學  中國儒家、禪宗及深層心理學。  
圍棋--
積極提倡將教育導入圍棋的先覺者。
著有圍棋教育專書<閃耀智慧的心靈樂園>等,
長期在大陸「圍棋天地」雜誌及台灣「棋道雜誌」發表圍棋專欄,積極提倡圍棋應用學,讓圍棋走入社會。曾多次赴大陸演講。2013年在杭州圍棋文化高峰會得到優秀論文獎。
心靈哲學/宗教哲學--
時應邀至大學院校、諮商、社團、宗教等團體進行講座與講學。
曾任洛杉磯心靈工坊導師。
  【現任】
•  中華棋院暨兒童圍棋道場主持人
•  中華民國圍棋協會顧問
•  台灣圍棋教育發展協會顧問
•  佛光大學圍棋中心顧問
•  「棋道雜誌」圍棋專欄作家
•  「棋道雜誌」顧問
•  美國洛杉磯愛智心靈工坊導師
•  因材施教教育機構顧問
【經歷】
•  中華民國圍棋協會秘書長
•  國家圍棋少年隊導師
•  圍棋雜誌總編輯
•  文復會圍棋推行會總幹事
•  國語日報圍棋專欄作者
•  海峰棋藝中心創辦人
【門下弟子】  
•  潘善琪:日本棋院八段
•  林子淵:日本棋院八段
•  黃翊祖:日本棋院八段
•  李沂修:日本棋院七段
•  潘坤鈺:日本棋院二段